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

線上補救教學心得分享

雲林縣102年度國中小補救教學線上課程4小時「研習心得分享單」 學校名稱:鎮東國小 研習時間:102年11月20日 研習地點:本校3F視聽教室 研習對象: V現職教師 非現職教師 兩者合併辦理 低成就是指能力和預期表現之間的差異,也泛指學業上的表現顯著低弱,此類學童常介於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系統之間。 教學者在進行補救教學前,要能了解低成就學童的特質,才能循循誘之。低成就學童有其共同特質,略分為學習特質、行為特質和心理特質等三類。(一)學習特質方面:如1.學業成績低落,基礎學力貧乏。2.學習動機不足,對於學業興趣缺缺。 3.成就動機不足,容易放棄。4.學習習慣不佳,沒有作答技巧。5.注意力失常,如:注意力短暫,讀書時容易受外界刺激干擾。6.編織藉口逃避學習或怠惰,對於學習沒有責任感。(二)行為特質方面:如1.外向性的行為問題,如:攻擊行為。2.內向性的行為問題,如:退縮。3.常會違抗指令、自我防衛機轉及裝腔作勢的反社會行為。4.退縮反應,造成人際關係不佳。5.缺乏溝通及表達能力。6.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。7.家庭支持度較低。(三)心理特質方面:如1.自信心不足。2.自我概念普遍低落,常畫地自限。3.情緒困擾。 從低成就學童的特徵中,可看出諸多環節都是長期積累的桎梏,並且環環相扣,累積時間越久則情況越加惡化。許多低成就學童出身於低社經家庭,自幼兒時期起即在家庭經驗中習得不安定的感覺,等到進入學校後,又在學校生活中習得許多負向經驗。多數低成就學童之學習問題常在低年級已然形成,並隨著年級增長和課業難度提高愈趨困難,因而更降低學習動機,且在學習的環節中,接受不斷的打擊與無助,以致對於自我認知和學習上充滿負向態度,降低了自我效能感,甚至出現偏差行為,學習問題產生連帶的惡性循環,這已經成了學校、班級內的普遍現象。 若想在這樣的環節設立停損點,以期傷害降至最低,根本之道仍須回到學習。學習時,除了教師須準備好教材外,參與補救的低成就學童本身也要做好學習的準備,才能達到有效的教學,唯有對症下藥,及早發現並長期治療,方得見效。因此進行補救教學時,務必針對低成就學童的部分特質加以矯正,並從中型塑出補救教學方案的有效教學策略。 補救教學是一種「評量─教學─再評量」的循環歷程。就理想上而言,期望補救教學實施一段時期後,學生能跟得上原班級的教學進度。其歷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。 (一)轉介過程:補救教學的首要工作在篩選、診斷與轉介適當的學生,以接受補救教學。1.篩選個案:透過教師的平時觀察與一般性評量,再加上家長的推荐,從各班級的學生中篩選疑似的個案,再轉介予診斷小組,並收集有關的資料,以進行初步的診斷。2.蒐集資料:針對轉介的疑似個案,由相關教師與診斷小組的工作人員提供相關的資料,包括各科的成績、智力與性向測驗結果、身心狀況以及學習態度等資料,來進行分析與診斷。3.初步診斷:根據學生的日常生活考查成績水準,來作為初步判斷學生學習困難及可能所需的補救措施之依據。在診斷工作人員小組會議中,由各班級的任課老師,報告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及在學習中所遭遇到的困難,做成初步「是否確實有接受補救教學的必要」之決定。4.家長參與:診斷小組做成決定後與進行評量之前,需通知家長,使其瞭解子女在校學習狀況與所遭遇的潛在困難,進而和家長討論其子女是否有接受補救教學的必要性。在家長同意後,再實施正式評量。 (二)正式評量:在診斷小組收到家長同意書後,即展開各項正式評量,並於規定的期限內完成評量的工作。評量資料大致包括:學習困難報告、教室觀察記錄、醫生診斷書、同儕互動關係以及心理評量等。評量的重點主要在瞭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,可能遭遇的困難、問題癥結以及補救對策。評量的方式包括:(1)課程性評量,以課程內容為重點,評量學生達成課程目標的程度;(2)程序性評量,評量的重點在學生本身行為的改變,因此評量的對象是學生本身的行為,比較的對象也是學生自己。若成績退步,首先探究成績退步的原因,進而協助學生消除這些學習障礙,減少負面行為的產生;(3)判斷性評量,其評量標準是以個人的主觀印象為主,透過教師平日的觀察和紀錄,瞭解學生的學習過程、行為特性及學習方法,以此評估學習的成效;(4)系統性評量,是一種可量化、客觀的與結構性高的評量方式。針對學生的平日學習行為,進行持續性的觀察、紀錄與測量。系統性評量可以對學習行為作詳細而深入的瞭解,分析學生的長處與短處,適時提供回饋。 (三)教學:補救教學基本上是一種診療教學模式,在事先選擇好接受補救教學的對象後,再進行教學。其重點在瞭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後,精心設計課程內容與慎選教學模式,方能契合學生的個別需求。由上所述的補救教學歷程可以發現,補救教學所採用的是「評量─教學─再評量」的循環歷程;重視個案資料的蒐集、診斷評量,以及在教學後的測驗,以瞭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,並給予所需要的協助。 補救教學教師的專業是將低成就學童的特殊需求融入在課程設計裡,設計環境和引起學習動機促進學童成長,所以需要先釐清低成就學童的學習特質、行為特質和心理特質,抓住低成就學童的特性後,再找出國內外被證實的有效教學原則,作為補救教學執行的後盾。透過教學者明確的教學指示與長期密集的教學介入,盼能創造出補救教學的藍海策略,讓低成就學童往前跨越,突破學習困難。